我的书架和书房:40年的变迁?书房照片
1984年,我十六岁那年,妈妈雇了几个木匠,用多年积攒的木料,打家具。那些天,工人们就住在我家狭小单元房过道里,打了我家的第一个大衣柜和第一个五斗柜。
可惜,当时没有留下我和书架的合影。下面这张照片,是我在自己的卧室兼书房里装模作样的写字,可以看到左侧窗帘旁有窗户的反光,就是那个书架玻璃的反光。
下面这张照片,摄于1995年,我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书房,这是我和妈妈的合影。妈妈身后,是1984年打造的那个书架,我的身后,是我的第二个书架。
1998年,我在北京郊区有了自己的住房,将最大的房间作为书房,按照自己梦想中的样子打造了整面墙的书架。清楚记得,书架送到那年,是我三十岁生日的前一天。当时的我,对人生充满了踌躇满志的豪情。
两个月后,我的儿子出生了。我在《给初生的儿子的信》中写到:“在整面墙的书架前长大,我相信你会是一个热爱读书、热爱知识、热爱人生的人。”
仔细看一下这张照片,会注意到书架下部分有两层抽屉。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,因为有重压之下,抽屉很快就难以灵活开关了。应该也设计成放书的隔板就好了。
这个书架和字台,当年花了6000元,真是割肉。但家具厂老板说:“用的都是承重的好木头,您放心用吧。”后来证实,他果然没有骗我,真是良心活儿。
四年之后,我开始读研,换到人大附近居住。记得搬家时,那个大书架下楼非常困难,是从阳台用绳索吊着一点点放下去的。
新房子最大的房间做了书房,长度足以容得下整个书架,但房间的高度低了,不得已锯掉了最下面的一层抽屉。
三年之后,又搬了一次家。书架也跟着搬。这时我的儿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,非常热爱阅读了,下图是他在那年暑假同自己读过的书合影。
这个书架最初打造时,结合了当时房间的一个斜顶设计,有一个斜角。这次搬家,墙上正好有一个空调,只有锯掉那个斜角才能放下。下图的最左面,就是被锯掉斜角的那个柜子。
下图是已经9岁的儿子在书架前的样子,他确实在书架前长大,如我的期许:热爱阅读,热爱知识,热爱人生。
这次,我又有了书房。下图是刚搬完家,摆好书,我高兴地拍照留念。从照片可以看出,原本结合房间打造的整面墙的书架,放在这里显得没那么整齐了。
还是在这个书房里,我收到一位陌生的逝者赠送的几箱书。非常感恩,拍照留念。几年后,另一位故去长者的家人,也请我去挑选长者的藏书,我当时挑了三箱。
2012年,再次搬家,仍然带着我的书架。这次是搬到学校内的职工住宅居住,房间里放不下书架,又放到客厅了。客厅也小,满满的。
2020年1月,疫情到来之前,又搬了一次家。旧书架仍然跟着搬,同时又打造了一个新书架,把储藏间的书也都摆进了书架。
下图,是2020年搬家时,在客厅打造的一整面墙的新书架。新书架也是蓝色的。当然,再也不要什么抽屉柜门了,有经验了。
这个新书架,花了7000元钱,当然不是实木的了。想一想吧,二十二年前打的那个书架还花了6000多元呢。
下图,便是2020年搬家后的书房,可以看出墙被打通了,留下柱子支撑着。右面那一排,便是始于1998年的那套旧书架。这已经是它的第七个家了。经历了六次搬家,它仍然坚固。当年用了好木头,花了6000元,是值的。
照片上可以看到,小书架的左侧地面纸箱子里,还堆着一堆书,书架里没地方放了。下一个书架,放到哪里呢?
如今,我仍然坐在这个书房里。不知道未来还会搬几次家,想一想又增了这么多书架和书,真心不想搬了。
但是,人在成长,书架也在“成长”。可以看到里面,不仅密密地码了两排书,每层书上面的空隙也塞了许多书。
去年,和儿子聊天的时候,他说:“我将来的房子,也要打一面墙的书架。”阅读与文化的传承,就这样实现了。
几天前偶然发现当当网上的购书记录,我是2005年,在第二处住宅时,开始在当当网购书的,十七年半购书1859本,平均每年购106本,不算在其它平台购买的。这些书,自然都上了我的书架,进了我的书房。
欣慰的是,从来没有单纯为藏书而买书。所有买的书都是需要立即读,或者觉得很快需要读的。大致算了一下,目前也只有5000多册书,其中没读的不足1000册,主要是资料书、工具书、部分別人送的书。
如果你读到这里了,一定是对读书感兴趣的人。1月29日20:00,免费的视频直播课:如何培养热爱阅读的孩子。现在就预约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版权声明: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